中国油橄榄发展综合概况
【1】引种油橄榄的历史
中国的油橄榄树(原名齐墩果)是从国外引进的,从1949年开始陆续引种油橄榄,截止到1987年,登记的品种有156个,其引种情况如下:
(1)解放前由法国教士和我国留法学生带来的,目前的重庆市和云南蒙自草坝蚕场各保存一株。但因种植不适宜,又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不能结实。
(2)建国到1959年初,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从原苏联雅尔塔城尼基特植物园引进油橄榄种子24公斤,播种后选择出一批实生苗(非品种)。
(3)1960年以后,林业部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组织引种,从前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引进品种两批。
(4)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倡引种油橄榄,阿尔巴尼亚政府赠送5个品种1万多株树苗给我国,自此,油橄榄引种在我国进入一个划时代的阶段。
(5)1978-1987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中国油橄榄生产发展项目》,引进了50余个品种,随后各个出国考察团也带回种质材料。
【2】油橄榄发展三个阶段
到目前为止,油橄榄在我国的生产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64-1977年。1964年以前,中国曾以不同渠道和目的引种过部分油橄榄,但规模很小,也没有开展正规的研究,1964年,在中国前总理周恩来的指导下,正式从阿尔巴尼亚引种1万余株,由林业部负责并委托中国林科院执行,广泛种植于长江以南15个省(区),经十余年试种,有些引种区资源逐步损失、死亡。这主要是因为:
(1)当时引进试种主要是一种政治任务,没有按引种科学的规律办事;
(2)对油橄榄不了解,缺乏科学知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是由我国政府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油橄榄引种试种阶段。
第二阶段是1978-1987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助,中国林科院技术负责,在中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油橄榄发展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国初步组织起了一个油橄榄科研协作网,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培训了一批科研和技术骨干,初步研究了油橄榄在中国适生区。这是我国对油橄榄研究的正规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始于90年代初,国家计委投资150万元,中国林科院派专家技术指导,在甘肃省武都县建立了7公顷油橄榄示范园和一座橄榄油加工厂,培育油橄榄苗木50万株,进行有目的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发展,1997年陇南地区行署编制了《陇南地区油橄榄产业开发总体规划》,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可行性论证,决定大力发展。这是我国油橄榄向产业发展迈进的第一步。
【3】油橄榄在中国适生区
油橄榄在中国引种成功的难度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亚热带气候与原产地地中海地区的亚热带气候不完全一致。油橄榄长期适应于地中海地区的冬雨气候,冬季湿润有足够的低温和水分满足花芽分化的要求,夏季有充分的光照,有富含钙质的微碱性土壤。而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中海恰好相反;夏季高温湿润,光照不足,土壤板结,冬季干旱,不利于花芽形成。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有一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可以满足油橄榄生长和结实要求的。在我国老一代油橄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初步确定了油橄榄在我国适生区,这些地区是:
(1)黑龙江低山河谷区以甘肃省武都为中心,包括康县、文县、成县等。可用于发展油橄榄的生产的面积约4万公顷。
(2)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地带)以重庆市西昌为中心,包括德昌、冕宁、米易以及云南省的永胜、宾川、中甸等,可用于发展油橄榄的土地面积为10万公顷。
(3)长江三峡低山河谷区包括重庆市万州、巫山、奉节;湖北省巴东、归、宜昌等。可发展油橄榄生产15万公顷。
【4】油橄榄科研、生产现状
(1)已有科研基础
自1978年以来在国家科委和林业部的支持下,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工作,通过引种、栽培、加工、商品化等系统综合研究,对油橄榄栽培区的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及生长指标与地中海地区油橄榄产量、质量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我国全面系统地驯化出适合中国适生区生长的油橄榄品种。这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我国油橄榄栽培与发展有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应性强的油橄榄品种,并有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在丰产示范园里使油橄榄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国际上高产、稳产标准。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油橄榄果实品质及油脂品质特性,获得了油橄榄油用、餐用品种分类标准。通过对果实品质及油脂品质特性的研究,得出的特取优质橄榄油关键技术、适宜采收期及贮油条件,对我国油橄榄加工利用具有指导作用。实验选出乳酸菌和果实脱涩工艺,研究成功油橄榄乳酸发酵制品,奠定了我国油橄榄果品加工基础。
油橄榄产品商品化经济效益研究,为油橄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橄榄在日化及医疗行业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途,已经成功地将国产橄榄油应用我国化妆品工业中,如SP88养面霜与烫伤油的研制,为橄榄油开发利用开拓了新领域。
(2)现有品种
中国引进油橄榄的品种约160个。主要有:莱星(Leccino)、弗奥(Frantoio)、米札(Mixaj)、贝拉(Berat)、白橄榄(UIIiriI Bardhe)、戈达尔(GordaI)、小苹果(ManzaniIIo)、科拉蒂那(Coratina)、皮肖利(Picholine)、配多灵(PendoIino)、。佛良多依奥(Frantoio):罗肖拉(Rosciola):佩杜林诺(Pendolino)等,分别在四川省西昌、开江,湖北省武昌,云南省昆明建立了品种园。每个品种至少要在上述3-4个地点试种,从中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好和产量高的品种投入生产。例如佛奥(Frantoio)品种适应性较好,在云南昆明、四川西昌、开江、三台、绵阳、重庆万州、湖北武昌、宜昌、巴东,湖南宁陵,陕西汉中等地生长较好,成龄树单株产量达到50-100公斤。另外,皮削利(Picholine)、莱星(Leccino)等品种在甘肃省武都县表现生长和结实非常好,栽植5年,单株产量可达到15-20公斤的较高水平。
目前,四川省凉山州自治区林科所油橄榄品种园还存品种60个,其中油用品种30个、果用品种14个、兼用品种16个。这是我国现有保存油橄榄品种较多的一个品种资源库。
(3)现有株数及产量
在三大适生区范围内约有油橄榄50万株,其它地区零星散存的约10-20万株。油橄榄在中国虽然总体产量不高,但不乏高产典型。如重庆万州区在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仍有平均单株产量达到50公斤的油橄榄园(20年生)。
甘肃省武都县192-1993年定植的油橄榄试验示范园,面积约7.0公顷,共定植1467株,栽培品种8个,总株数占46.2%;实生选优4个,总株数占53.8%(实生树结果晚、产量低)。
据统计,现在我国挂果油橄榄面积大约5万亩,原保存株数约50万株,栽培面积40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重庆、甘肃、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常年产橄榄油4000-5000公斤。
【5】市场需求预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橄榄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根据预测,由于橄榄油营养丰富,又有多种用途,因此,今后老年人(我国老年人已达1.2亿人口)、妇女以及婴幼儿对橄榄油的消费将会大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橄榄油消费将会左右国际橄榄油市场的价格。为了分析和预测未来15年我国橄榄油需求变化,我们利用OECD开发的农产品供求分析模型(AGLINK),根据我国人口今后的变动趋势以及国民经济宏观形势,食品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和消费习惯以及国家实施油橄榄种植生产计划等多种因素,预测了未来15年我国橄榄油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见表4-2)。预测的基本假设为:
(1)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居民收入增长状况与国民经济宏观形势具有密切关系。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均GDP增长,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会有所增长。因此,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会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考虑到我国目前人均GDP水平仍然很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储蓄倾向较高有利于维持较高的投资率,经济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较大等因素,可以认为2003年至2018年仍将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长期的增长率有望维持在7%以上。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加入WTO后加快了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正式实施,投资可能出现活跃的局面;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企业家的心理预期将好转,这有助于民间投资的启动。
此外,我国社会保持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居民支出预期的稳定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可以产生正面影响。而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会增大。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趋好将会带动橄榄油在我国消费的同步增长。
(2)国内橄榄油生产与消费状况
由国内贸易部公布的商品在国内市场有四种缺口产品,其中包括橄榄油。目前,我国消费的橄榄油基本上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在医药及日用化工生产中,由于国内橄榄油生产能力有限,仅医药与日用化妆品生产就需要大量进口橄榄油。
我们预测,200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8%以上,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经济体制逐步理顺,发展速度可进入更加稳定期,2008-201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
(3)人口及其城市化水平
2005年我国人口总数预计可以达到13亿,其中城镇人口45,350万人,农村人口85,33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7%,2018年总人口将超过14亿人,其中城镇人口超过56,000万人,农村人口84,0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0%以上。这种城市化将促进橄榄油消费的增加。
(4)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随着加入WTO,农业支持方向从黄箱政策向绿箱政策转变,国家将会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预计在今后15年中,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年增长率达到3%,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年增长率达到2%。
(5)全国橄榄种植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油橄榄种植面积约40万亩,如果让国产橄榄油替代目前的进口产品,则需要种植油橄榄的总面积为500万亩。如果我国油橄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人均消费水平,则需要种植油橄榄的总面积为5000万亩。所以,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油橄榄在我国种植的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2002-2018年橄榄油需求量预测

(6)中国发展油橄榄生产存在的问题
中国找到油橄榄的适生区以后,在发展油橄榄生产方面仍然遇到一些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缺少含油率高油质好的品种和优质果用品种;苗木繁殖技术设备十分落后,目前仍用土温床插繁殖苗木,对一些生根困难的优质品种,土法繁殖难以生根;油橄榄的栽培特性和管理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但由于缺乏经费,科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榨油技术设备不配套,生产能力低,出油率不高,浪费大;橄榄油市场好,效益高,但我国缺乏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
(7) 引进国际一流加工设备,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橄榄产品
在橄榄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橄榄油的酸度、口感和色泽的质量标准和品质要求(由国际橄榄油委员会提供的标准)。只有生产出世界一流品质的橄榄油产品,才能保证生产出的橄榄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位而且畅销。项目将引进西班牙机械设备贸易公司的橄榄油加工成套设备和利乐无菌袋装饮料生产成套设备。